1月9日,在2019(首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期間, “和鳴實驗室 相對論”沙龍邀請汽車企業高層與行業專家,對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問題進行探討。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成為共識,并且純電動汽車在未來幾年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軍。
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保持高速增長
2018年中國新車市場將出現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呈現出愈來愈熱的氣勢,前11個月累計銷量不僅首次突破100萬輛,更是同比增長68%。
雖然,整體車市的降溫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事實,但值得關注的是,經過十余年培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終于在2018年跨過百萬輛大關。而進入2019年,激勵新能源汽車市場成長和壯大的補貼政策將再次迎來退坡,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車企將如何應對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
面對新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認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肯定正增長,預測是10%到50%的增長區間。”但李一秀同時表示,市場增幅將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其中國家補貼退坡將在短期內對市場價格體系、經營體系、產品規劃和企業經營造成一定沖擊。
相對李一秀的謹慎樂觀,剛轉戰新造車企業不久的愛馳汽車執行副總裁蔡建軍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日趨成熟,“通過過去幾年的市場培養,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習慣已經得到養成。”他說,“很多除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增長,非限購城市的銷量也在增長。”
對于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能達到30%以上的高增長,蔚來用戶發展副總裁朱江表示達到這一目標并不難。相比數量的增長,他認為一個成熟的市場不可能僅靠政策來推動,那些真正能夠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才能為市場帶來正向驅動和正向增長。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先者。盡管大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信心十足,但2019年政策補貼退坡無疑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將要面臨的挑戰。補貼的退坡意味著造車成本的增加,或是終端銷售價格的上漲,這對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造成影響。
對此,也有與會嘉賓提出不一樣的看法:“補貼退坡其實并不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一二線城市的限行限號政策,補貼并不是他們最先考慮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對于出行的需要,這是他們的剛需。”
多元化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從市場、政策、企業和消費者層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趨勢。但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各國均有不同的策略方針。
目前,除了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外,日韓國家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日韓主要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且其氫燃料電池車早在幾年前已經實現商業化。氫燃料作為清潔能源,其節能環保特征得到全球汽車產業的共識。
目前,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占比接近80%,占市場的主導地位。并且,新能源汽車企業主要以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中國自主品牌為主。近幾年新加入競爭的新造車勢力企業,也大多以純電動產品為主。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蔡建軍坦言:“我們現在看問題也看不久,看不到五年后十年后。”但他認為,未來的汽車社會肯定是多元的,無論是燃油車、純電動還是混合動力等。
朱江明確表示:“純電動車從使用的方便性來說不如燃油車和插混,我并不認為電動車能夠一直持續是主流。”與其觀點一致的李一秀也認為純電動車的占比一段時間內是會持續,但消費市場的多元化將導致供給側的多元化。
天際汽車董事、CMO向東平介紹說,天際不只做純電,在整個電池的技術路線未來的發展和演進方面天際汽車有自己的思考和儲備。他預計未來三到五年里,純電動仍會占主流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