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業內對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看法并不完全樂觀:有專家指出,要讓公眾完全接受這類汽車,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文化方面,需要至少20年。
汽車專家、康奈爾大學高級講師Art Wheaton認為,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也許是在“順應時代的潮流”,但是車主的自由會因此受到限制。
第一代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將配備有常規控制系統,車主需要做的僅僅是撥動一個開關。這也是Wheaton教授所擔心的地方,因為這一目標僅能在特定的路況下實現,所以部分車主尚且不能接受這個變化:“它只能在加利福尼亞的專用大容量車道(HOV lane)上實現。以后每個家庭也許都會有兩臺車,一臺用來代步上下班,另一臺用作家庭出行。”
即使爭議不斷,我們還是期待著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的誕生,這些新技術的推廣步伐如今正在加快,價格的下降也使得它們成為眾豪華車的用心之處。例如:
◆全新英菲尼迪Q50的線控轉向系統讓前后輪之間沒有機械連接;車道保持系統會對車輛的行進路線進行修正,幫助車輛重新回到正確的行駛軌跡上來。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近日給予8款汽車優良評價,其中就包括雪佛蘭impala,這款車的前方碰撞預警和碰撞剎車預警可以監測出潛在的危險。
◆奔馳S級轎車搭載了一個神奇的懸架系統:通過一個相機觀察路面來適時調整駕駛方向。
◆現如今數十種類型的汽車都配備了自動巡航控制系統,可以在道路繁忙時自動調節汽車的速度。
◆雷克薩斯 LS能夠監視駕駛員的行為,如果駕駛員在疲勞狀態下駕車,系統會對其做出及時提醒。
汽車半導體分析師Akhilesh Kona稱,這些技術大多是為駕駛員安全著想,提醒他們潛在的危險;當然,如果駕駛員無動于衷,那么車禍還是無法避免。
不管怎樣,汽車技術如今正歷經井噴式的發展。據美國HIS Global公司研究稱,自動控制系統廣泛使用的半導體,其市場預計在未來七年中翻五倍。研究指出,今后汽車技術的發展將從提供危險警報轉向直接干預。
到2020年,這些系統的總價值預計將達到8.8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億元),相比2013年的1.8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8萬元),增長近5倍,相當于每年增長25%。
IHS汽車半導體首席分析師Luca DeAmbroggi說:“自動控制系統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危險警示系統的增長速度,相對于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由芯片控制的危險警示系統的市場潛力將略微遜色。”
該報告強調,無人駕駛汽車將成為先進技術的匯集地。此外,由此引申的條例和法規也是需要全世界考慮的問題。
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有關無人駕駛車輛的規章制度,他們要求汽車上路時必須有一位駕駛經驗豐富的司機的陪同。但是至于公眾、或者政府是否允許此類車上路,我們尚且無從知曉。
當然,無人駕駛汽車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如何應對非正常路況,例如彎道、道路施工和突發情況等,因為這些情況幾乎是每天都會遇到的。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負責人Chris Umson表示,“這是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們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編輯:馬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