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美一区二区_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_在线成人小视频_九九热在线播放

  • [南京] 切換

熱搜詞:榮威  Smart  上汽  比亞迪  寶駿  上汽大通  傳祺  寶馬  新科  旅行 

當前位置: 首頁 » 汽車 » 法規服務 » 正文

核心區治違停 15分鐘查一次

發布日期:2018-05-11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1006
 

  昨日,靈境胡同,機動車長時間停放車身已落滿灰塵,自行車道被占,騎車市民只能走機動車車道。記者 王貴彬 攝

  自5月1日《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市已啟動停車綜合治理行動。近日,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停車綜合治理行動即將在各區分階段推進實施,到2019年底將實現全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目前,東城、西城已經率先開展停車秩序整頓,將合理施劃停車區、禁停區、限停區,并加大執法頻率和執法力度,其中核心區治理違停將力爭15分鐘巡查一次。

  核心區力爭做到“違法停車必罰”

  “嚴格執法是《條例》實施的重要保障。”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強停車執法,他們組建了專門的靜態交通秩序管理隊伍,將加大巡查頻率和強度,力爭實現核心區15分鐘巡查一次,做到“違法停車必罰,嚴重違法必拖”。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認為,實現“核心區違停15分鐘巡查一次”的目標,除了加大人力的投入外,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違停動態監管,還需要布設高密度的電子監控設備,也會存在一定時間的過渡期。

  增加違法停車非現場執法功能

  與此同時,駕駛人違法停車的成本也將進一步上升,道路上的禁停標志、標線的覆蓋范圍將進行擴展,對違反禁停規定的車輛處以罰款200元、記3分的高限處罰。此外,“電子警察”隊伍也將得到壯大,交管部門將整合重點道路街道、治安等部門監控探頭,增加違法停車非現場執法功能。

  據了解,為了形成“執法合力”,公安交管、城市綜合執法、住房城鄉建設、價格、交通、稅務、治安等各部門將根據《條例》賦予的執法權限盡快調整權力清單,對黑停車場整治、私裝地鎖、亂收費、破壞道路停車電子收費設施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格執法。同時,共同建立停車信用獎勵和聯合懲戒機制,將停車設施建設單位、經營單位、停車人等的違法行為記入信用信息系統,嚴重的可公示、懲戒。

  焦點1

  東西城將率先劃定完全禁停區域

  記者了解到,根據《條例》“推進停車區域治理”的要求,北京市停車治理工作將“點、片、面”結合,先從點開始重點突破,進而分片、分區推進,最后連片成面。停車資源最為緊張的東、西城已率先啟動相關工作。

  目前,東西城二環路內主要大街和公共空間的停車秩序整頓工作已啟動,有關部門將合理規劃地面停車區域、設置禁停區和限時停車區、規范標線標牌,推進電子收費、加大執法頻率和執法力度。“治理一條街、鞏固一條街,壓茬推進,到今年底逐步覆蓋到核心區二環內和副中心的主要大街。”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中心城區,結合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將選取典型試點和片區,同步開展停車設施規劃、電子收費和執法工作。

  而在設置禁停區的同時,東西城也將合理施劃停車區與限停區。去年10月,北京市交管局就曾對平安大街北海公園周邊的停車位進行了調整,將路側停車外移至非機動車道左側,設兩處“內嵌式”大客車臨時停車位,可同時供10輛大巴停靠,最長可臨時停放10分鐘。

  作為停車管理改革另一項重點工作,停車收費將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屆時,停車人繳納的停車費將直接上繳區級國庫。

  焦點2

  路外停車場將逐步推行電子收費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北京市路側停車改革方案》關于2019年底將實現全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的部署,北京市計劃分三批分步推進“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認為,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是停車管理改革的大勢所趨,

  據了解,2019年起,東城、西城和通州將率先實現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2019年7月起,中心城區的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四個區將全面實施路側停車電子收費;2019年11月起,新城地區和生態涵養區也將實施路側停車電子收費。

  此外,《條例》還提出“引導停車服務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服務水平”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與從事停車信息服務的經營者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未來,本市路外公共停車場也將推廣電子收費,建停車誘導系統。一方面,停車人獲取停車信息將更加方便;另一方面,類似高速路ETC一樣的“無感支付”將在越來越多的停車場實現。

  “除了起到優化管理的作用外,停車電子收費還有助于培養車主‘停車入位、停車付費’的習慣。”陳艷艷認為,通過停車電子收費改革,每一個車位都將擁有唯一身份標示,比較有利于管理部門進行檢測,提高停車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周轉效率,也有利于推進分時段、差別化的停車收費,比如在一些道路較窄區域實行早晚高峰禁停。

  焦點3

  “共享停車”等制度一年內出臺

  市交通委透露,為確保《條例》執行到位,相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制定35個配套制度、標準、程序及機制,涵蓋了停車規劃與建設、停車位設置與管理、停車執法與行為規范、社會共治等各方面。這些制度都將于1年內全部出臺實施,針對現有的一些停車問題和難題提出解題對策。

  例如將出臺關于“建立居住停車區域認證機制”的具體辦法,停車人在劃定的居住停車范圍內停車,可以按照居住停車價格付費;研究制定錯時共享停車的具體辦法,指導公共建筑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并有償使用;以及在停車矛盾突出的居民小區周邊道路設置臨時停車區域、泊位的具體辦法。

  據了解,為解決居民停車難,北京市將結合“街巷長”制度,由街鄉鎮政府組織協調停車泊位共享、挖潛、新增等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停車自治和居住停車機制。

  ■ 探訪

  部分胡同擁堵仍設臨時車位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按照《條例》規定,確實因停車困難而設置的臨時居住停車區域、泊位,應明示居民臨時停放時段。影響交通的,應當及時調整或者取消。然而有市民反映,在東西城核心區內,部分道路存在著臨時居住停車區設置不合理現象,影響非機動車正常通行。

  昨日,記者來到了位于西城區的靈境胡同,道路兩側的非機動車道沒有施劃任何的停車泊位線,300米的道路兩側卻停滿了百余輛機動車,有些車輛的車身上還覆蓋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有些車輛還加蓋了防護罩,顯然是很久都沒有挪動過。

  “我們這塊兒居民區比較多,又都是老小區,小區內的停車位數量確實不太夠,大家只好將車停馬路兩邊了。”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近些年為了滿足大家的停車需求,社區居委會給部分居民辦理了“臨時停車證”。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機動車停靠后,此處非機動車道的寬度僅剩下不足半米,遇到道路擁堵時,騎行者只能從兩行“車隊”中艱難穿行。

  記者 裴劍飛

(編輯:馬麗麗)

 
 

 

 
推薦圖文
推薦汽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