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2015年和2016年的狂飆突進,伴隨著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少,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回歸理性發展軌道。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今年上半年產銷統計。數據顯示,1~6月,全國共銷售汽車1335.4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乘用車銷量1125萬輛,同比增長1.6%。中國汽車全面告別“高歌猛進”的時代,“微增長”重出江湖。不過,今年上半年,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新車市場,3.8%的同比增速雖不及年初預期的5%,但相較于美國和歐洲多國的負增長,中國仍舊是世界汽車的一股“清流”。
特點一 汽車大國表現 中國車市一枝獨秀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并不少。在全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努力下,中國車市能做到穩中有升,已屬不易。可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韓國、法國、德國等汽車大國遭遇新的“寒流”,美國更是出現同比負增長。
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走勢跌宕起伏:開年便是低迷走勢,前四個月總體表現較差,遠遠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當時市場預期普遍悲觀,認為上半年業績可能負增長或零增長。
從5月開始,車市開始回暖,乘用車銷量開始呈現正增長,劃出一條前低后高的上行曲線。
特點二 消費升級 價格戰不太靈光了
原本集中在下半年出現的“花式降價”,在今年上半年便陸續上演,其中,又以長城和長安的“官降”最引人關注。最大的降價幅度出現在豪華車領域,只要消費者敢買,汽車主機廠就敢送,送的可不是油卡和海外旅游,直接就是10萬元級的優惠。
然而,今年上半年,“以價換量”的效果大不如前。取得“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業績的反而是那些不怎么降價的汽車主機廠,比如奔馳和雷克薩斯,還比如吉利、傳祺和上汽乘用車。歸根結底,還是消費升級,日漸理性的中國消費者正在追求高品質的新車,而不只是關注價格戰。
同時也有部分經銷商反饋,消費者對7月1日實施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抱有期待,持幣觀望情緒濃厚;同時,樓市政策也影響了消費者對汽車購買的決策。部分主機廠為完成上半年目標,沒有同步減產,反而加大了經銷商提車的任務量,經銷商迫于庫存壓力,降價銷售,利潤降低,經營壓力加大。
特點三 新一輪兼并重組潮啟動
近年來,國內汽車主機廠的擴產步伐一直沒有停止,尤其是新能源車企業更是進入發展新高潮。今年上半年,共有15家新能源車企業獲批,按每家10萬產能計算,新增產能高達150萬輛。據媒體統計,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到500萬輛。汽車主機廠跑馬圈地的資金來源有許多,但主要是銀行貸款。然而,對于產能過剩行業,銀行會嚴格把控其融資風險,促進汽車行業間的優勢資源整合與并購。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一年之內將會由此啟動新一輪重組兼并潮。
下半年車市預測:
目前來看,由于高溫酷暑,7月和8月車市慘淡可見,9月份一個月亦很難挽回頹勢,因此整個三季度可能成為今年觸底的一個季度。但是,第三季度又不能夠放棄,因為后面緊接是全年銷量最高的第四季度。25%購置稅優惠加上大額度的優惠,會將車市壓抑5個月之久的能量釋放出來,來一場“最后的瘋狂”。壞消息則在于,即使四季度反彈力度再大,亦無力改變全年車市“微增長”的整體大勢。
車企的今年產銷目標多數是在去年底和今年1月車市達到頂峰時制定的,不可避免受到當時產銷形勢的影響而偏于樂觀。從第二季度車市連續下滑后,此前目標過高的廠家下調成為必然趨勢,開始以更加謹慎態度去看待車市。
一句話點評細分市場
SUV市場:保持增長
今年上半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8.3萬輛和1125.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和1.6%,低于汽車總體1.4和2.2個百分點。從乘用車車型產銷情況看,除SUV產銷保持增長外,轎車、MPV、交叉型乘用車產銷繼續呈現下降。即便是SUV,增速與上年同期比明顯回落,“現象級”表現繼續維持。
點評:SUV市場的錢越來越難賺了!
新能源車市場:僅完成三分之一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2萬輛和19.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9.7%和14.4%。今年初,新能源車定下全年70萬輛目標,目前完成率不足三分之一。
點評:過去兩年,新能源車銷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再加上各個地方的補貼陸續出爐,全年挑戰70萬輛以上,還是有機會的。
豪華車市場:德系競爭激烈
上半年,奔馳以30.4萬輛的業績排名第一。寶馬以29.3萬輛排名第二,增幅18.4%。奧迪今年上半年銷量下滑明顯,排名第三。不過,三者之間的差距并不大。
點評:今年上半年,雷克薩斯、凱迪拉克、林肯以及沃爾沃均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半年業績,下半年,隨著眾多新車的投放和降價幅度的加大,豪華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本土品牌:表現很爭氣
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3.95萬輛,同比增長4.3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6月出口汽車8.1萬輛,創下三年來月度出口量新高。
點評:好的產品加上合適的價格,本土品牌將繼續開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