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8億輛。
9個月前,同一發布渠道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4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慶、天津、蘇州、鄭州、杭州、廣州、西安11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僅僅過去9個月,200萬+的城市在中國的市場版圖上已更新為16個,新增的是武漢、石家莊、南京、青島和東莞。2016年以來,機動車新注冊登記量達1919萬輛。武漢、石家莊、南京、青島、東莞這5個城市規模相當的地區,顯然是未來新車銷售的兵家必爭之地。
加快渠道下沉的速度,加大在二三級市場的營銷資源投入——未來五年,二三級市場無疑將成為下一個五年中國汽車營銷的主戰場。與此同時,亞馬遜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其“海外購”2016年上半年銷售額增速較快的中國十大城市均為二三線城市,這也印證了“整體消費數據平穩,二三線城市回暖”的經濟判斷。
汽車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二三級市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區域差異大,很可能在一線城市是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關注的車型,到了二三級市場,潛在車主變成40歲以上的中年人。根據不斷變化的區域市場,制定與北上廣深不同且更有針對性的銷售策略,是對車企的挑戰。
據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稱,去年中國10個增長最快汽車市場中有8個在內陸省份。于是就看到像福特這樣的合資品牌,宣布公司將設立5-10個較小銷售分支,深入中國二三線城市迅猛增長的汽車銷售市場;寶馬則從2013年開始,將約60%新建4S店落地于四五線城市。
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將近600萬輛,上海超過430萬輛,廣州、深圳均超過320萬輛,北上廣深是中國4個一線城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高的大都市,中國最富裕的4個城市如今都感受到了因為限行、限購等管理措施導致的新車銷售增速進一步放緩的客觀事實。
以北京為例,去年汽車銷量下滑了15%左右,但與此同時,高端品牌在北京的銷量卻在穩步提升,根據2015年底北京上牌量統計顯示,在北京賣得最好的品牌是奧迪。這種消費轉型升級,將不斷督促車企在一線城市要“高大上”,深化品牌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