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電動車,憑借價格便宜,使用便捷等優勢,其市場正在由城鄉地區蔓延至京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它們橫行于城市中的非機動車道上,因安全無保障、事故頻發,被稱為“馬路殺手”。
走訪京城低速電動車市場,記者發現,當前低速電動車安全問題凸顯:產品品牌多,生產廠商主營業務雜亂;整車工藝簡陋,安全配置幾乎沒有;車輛電池大多為鉛酸電池,安全穩定性差,新車使用兩年就需要更換新電池;消費者購車門檻低,購車不用交保險和購置稅,不需要駕照,也沒有駕車年齡限制;經銷商賣車隨意,車輛售后服務不到位,產品是否保修以說明書為依據。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低速電動車產業相應的標準執行、道路建設、證照管理、交通執法、事故善后等配套措施缺乏統籌規劃。提升產品安全的關鍵是要在生產、使用環節加強監管,并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
產品:低速電動車品牌多而雜 質量參差不齊
這些遍布城鄉大街小巷的電動車都產自哪里?記者通過走訪京城多家低速電動車經銷商得知:北京市場主流低速電動車主要有永源、凱一路、大成、金寶來等品牌。這些品牌廠家主營業務雜亂,大多沒有汽車整車生產資質。
細觀市面上的低速電動車,它們在外觀方面可謂千差萬別,大都工藝簡陋:車身尺寸大小不一,有的只有一排座,有的有三排座;車身形態千差萬別,有的車后甚至還有載貨車斗;車身主體大多以薄鐵皮為主材,有些車身部位甚至使用塑料作為原材料,對駕乘者幾乎沒有任何保護作用。“這些車價格大多在2—4萬元。價格上的差異主要在于品牌和外觀做工,在車的電機、控制器和電池方面,基本沒啥區別。”北京成加成電動車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在車的配置方面,據市場銷售人員介紹,高配車型中有雨刮器、倒車影像、天窗、電動門窗等。盡管如此,燃油車上標配的氣囊、安全帶等這些保障駕乘者安全的基本配置在低速電動車上都不見蹤影。
事實上,除了外觀粗糙、安全配置不達標,低速電動車安全廣受詬病的致命弱點在于其大多采用鉛酸電池。鉛酸電池不僅對環境污染強,而且由于技術含量低,性能差,安全隱患高,早已被新能源汽車所淘汰。北京大興區一低速電動車經銷點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市面上所售車輛的電池通常兩年、最多四年就需要更換一次,更換一次電池消費者需要花費3-4千元。對于換下來的電池如何回收處理,該銷售人員不置可否。
使用者:購車門檻低 無駕照、年齡限制
除了低速電動車本身質量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外,駕駛者低購車門檻也增加了車輛的上路風險。在北京西紅門附近的綠源電動車專賣店,記者就遇到一位步履蹣跚的87歲老人前來購車。
“這些車賣出去大多用于接送孩子上學,或者是老人開著買菜、看病。”該店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往往沒有經過專業的駕駛技術和交通規則學習。沒有機動車駕照,沒有購車年齡限制,成為低速電動車的一大安全隱患。
經銷商:賣車不主動開發票 車輛是否保修需看說明書
購車前后,普通燃油車有“三包”政策為消費者權益提供保障。相比之下,購買低速電動車的消費者沒有這么幸運。
記者在北京成加成電動車專賣店看到,為節省店面空間,該不同品牌的低速電動車雜亂地排放在一起,周邊并沒有明確的產品信息、價格標識等。購車者全靠從銷售人員口中了解車輛相關信息。
當被問及購車是否開具發票時,大部分電動車銷售商表示:一般只給購車者開具收據,如需發票,則需要消費者另外交納一部分稅點。
沒有正規銷售發票,車輛的維修與保養也變得相對隨意。大部分銷售人員認為,低速電動車需要一到兩個月就要保養一次。如此頻繁的維修保養費用由誰來承擔?記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商家的態度是根據車輛說明書上的規定,其費用由賣家或買家擔負。至于消費者的行車安全,經銷商大都認為,低速電動車不上主路,車速也不會超過50邁,如此的低速即可保障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