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0萬元車型主戰場
本屆北京車展,北汽首次以集團身份整體參展。25輛展車中,被擺在最核心位置的是一輛紅色紳寶D50。雖然看起來動感十足,內部空間也夠寬敞,還配備了怠速啟停、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等先進配置,但這款與紳寶D70共線生產的A級家用轎車,售價僅為7.48萬元至11.98萬元。
在自主品牌B級轎車市場,北汽已經小有成就。去年5月上市的紳寶D70,主攻商務行政用車市場,到去年年底實現10011輛的銷量,月均銷售1200多輛,高居自主品牌同類車型銷量榜首。但這一領先位置恰恰凸顯了自主品牌的尷尬。“與合資車型相比,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份額還太低。”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張健透露,今年全年,北汽自主乘用車的銷售目標是33萬輛至37萬輛。
作為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后來者,市場容量最大的A級車市場是北汽不容錯失的領域,因為它占到全國乘用車市場50%以上比例,且每年市場增量還在持續穩定攀升。北汽股份副總裁梁國鋒強調,作為北京汽車的一款支柱型產品,紳寶D50將沖擊月銷售1萬輛的目標,承擔提升北京汽車市場份額的重要使命。
與北汽類似,長城汽車啟動預售的H2緊湊型SUV,價格10.58萬元起;長安汽車車展上市的中大尺寸SUV新車CS75,定價也低至10.88萬元至14.38萬元。長安汽車此前就明確,當下并非推出自主高端品牌的最佳時機,市場接受程度仍待觀察。
北汽股份總裁李峰認為,10萬元以下車型依然是自主品牌的優勢區間,不能輕易放棄。“產品向上發展是主旋律,但沖擊高端必須耐得住寂寞。”李峰分析,韓國現代經過40多年積累成為全球第五大車企,中國自主品牌后來者居上的路徑逃不出日韓之路,就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寄希望于彎道超車。
多家本土車企戰略收縮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7個月持續下滑。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188.53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如今才真正短兵相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分析,中國車市高速發展之前,外國品牌和中國品牌 “你走你的高端,我走我的低端,雙方互不干涉”,所以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發展十分迅速。而從最近兩年的情況看,通用、豐田、大眾等合資車企都加大了低端車的投放力度,價格下探至七八萬元,這讓自主品牌的生存雪上加霜。
面對生存危機,多家本土車企已經開始收縮戰線。繼奇瑞調整多品牌戰略、比亞迪整合銷售網絡、長城聚焦SUV和A級轎車之后,吉利汽車在北京車展上也宣布了品牌收縮的方案,從帝豪、全球鷹、英倫三個子品牌各自獨立發展回歸到統一的吉利品牌。今后,吉利推出的全新車型均以吉利系列面市,并懸掛統一的新車標。吉利新車標以目前帝豪車標為基礎,融入原吉利車標的藍色。
吉利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強調,品牌調整是針對市場環境的主動性戰略調整,以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汽車精品,也避免子品牌之間內部競爭。
早些年信奉“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奇瑞,現在也回歸奇瑞單一品牌,產品規劃濃縮為艾瑞澤系列、風云系列、瑞虎系列和QQ系列總計11款到12款車型。
“中國品牌正處于蓄勢調整期,有的企業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有的企業可能需要三到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完成調整。”一位汽車分析師認為,二三線城市汽車消費潛力開始釋放,中國汽車產業還有10年黃金發展期,但留給自主品牌的最后機遇可能只有5年,必須盡快縮短與合資產品的質量差距和品牌形象差距。
相關新聞
密歇根州北京車展忙“招商”——
中國車企進軍北美恰逢良機?
國內份額下挫的本土車企,紛紛加大海外市場的拓展,但對進軍北美猶豫不決。北京車展期間,美國密歇根州政府代表團找上門來,馬不停蹄拜見多家中國整車和零部件車企,希望吸引中國企業的投資與合作。“美國汽車業早已走出低谷進入景氣狀態,現在就是中國車企進軍北美的良機。”密歇根州高級汽車顧問Nigel Francis表示。
中國車企是否已做好準備?到汽車工業的核心地帶——美國市場 “逐鹿中原”,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過程中必走的美國之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向中國車企伸出了橄欖枝:對前往密歇根州投資的中國車企,密歇根州將采取完全開放態度,在融資、房產服務、尋找辦公地點、人才等方面提供幫助。如果中國企業投資輕量化、車聯網等先進技術,同樣能享受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
“美國汽車業與中國的合作越來越重要,如何將中國的市場優勢和密歇根州的技術優勢結合起來,是我們積極探索的重點。”Nigel認為,汽車市場是全球競爭的市場,中國車企不能止步于國內市場,今后要重點打造全球競爭力,而培育國際競爭力,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進入北美、歐洲成熟市場去發展。
在美國,密歇根州就是汽車的代名詞,擁有北美70%以上的汽車研發機構,60%以上的大型汽車供應商、美國25%的整車制造廠。密歇根州政府還特意成立了汽車辦公室,制定未來30年的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維持在汽車工業的領先地位。
很多人對美國汽車業遭受金融危機重創,底特律瀕臨破產的消息還記憶猶新。但Nigel透露,糟糕的日子早已過去,隨著市場需求的回升,美國主要車企眼下都手握大筆現金,開始了再投資過程。“如果市場不景氣,意味著進入北美風險會很大。所有現在是中國車企進入的好時機。”
Nigel建議,中國車企進入北美,首先可以從研發環節著手,利用密歇根地區豐富的技術資源來組建研發團隊提升研發能力。另外,中國企業要進入美國汽車供應商體系,可以考慮與當地供應商合作、成立密歇根銷售代表處或分公司,甚至直接收購美國供應商。
不過,迄今為止,除萬向在北美的收購行動外,主流車企海外擴張都還沒有進軍歐美的明確時間表。“發達國家車市已經有自己主導的汽車工業體系,而且新增容量很小。”北汽國際總裁董海洋認為,先從市場增量大、本土汽車工業還不發達的金磚國家和北非、中東、東盟等重點區域市場尋求突破,對自主品牌海外發展來說風險更低一些。
(編輯:馬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