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各大省市的汽車銷量中,北京、江蘇、浙江以及福建等同比出現下降趨勢,甚至在不少城市出現一些4S店關閉的現象。
從中汽協剛剛出爐的數據顯示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增長2.6%和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96個百分點和6.93個百分點。
與大部分主機廠以及經銷商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不同,作為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利潤方面表現突出。
來自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增長2.6%和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96個百分點和6.93個百分點。
而車市低迷直接導致了車企半年報的業績難看,而率先感受到市場寒意的便是汽車經銷商。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前不久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約有90%的經銷商處于虧損中。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近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有4S店陸續倒閉。
就在主機廠和經銷商面臨利潤下滑的窘境時,作為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則在利潤方面表現十分突出。
從已披露2015年中報業績預告的50多家零部件企業當中,有七成以上的公司凈利潤出現增長。其中,世紀華通凈利潤增幅最大,根據其2015中報,公司凈利潤為1.44億元,同比增長174.22%,而申華控股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166%至172%。
隨著汽車行業對于新技術、核心零部件的依賴程度增強,主機廠要求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降低價格的籌碼并不多,因此從供應商處獲得利潤空間的難度非常大。在技術門檻較低、需求量較大的非核心零配件上,車企已經有意識的開始將大量訂單向一些已經完成相關技術攻克、質量較為穩定的本土零部件企業轉移。
而另一方面,互聯網大潮席卷而來,也帶給零部件廠商更多空間。8月26日,交通部發布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同質配件官方定義出臺且明確可以使用。因此,上游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可投放獨立售后自有品牌,對于其后市明顯利好。
(編輯:馬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