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汽協發布月度產銷數據稱,國產汽車下行速度超過預期。7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1.80萬輛和150.30萬輛,環比下降18%和16.6%;同比下降11.8%和7.1%。這是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汽車產銷量增速第三次出現同比和環比的雙下滑——《每日經濟新聞》統計發現,上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要追溯到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8年11月~2009年1月。“7月汽車行業運行情況很不好,沒有更多的解釋,此前影響汽車市場的因素仍然存在,未見好轉。”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協會正在密切關注汽車市場走勢,但還“不能完全明確(持續下滑)其中原因”。
7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回升至接近四成。“自主品牌還沒有回到應有的位置。”董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雖然還會有市場反復、有困難,但是長期看來份額仍會持續提升。
毫無疑問,自主品牌這輪回暖主要依靠小型SUV拉動。今年前7月銷量前十位的排名中,自主品牌SUV仍占據七席。但是伴隨合資企業快速布局,自主品牌依靠SUV提升銷量的增長已經遭遇挑戰。
7月,最令人意外的是,MPV市場同比呈現負增長。數據顯示,7月MPV銷售11.26萬輛,環比下降10.66%,同比下降5.31%。“‘中國式MPV’的快速增長將被限制,這是原因之一,”董揚告訴記者,以商用為主的低端MPV份額將會有所降低。
7月,中國汽車市場的另一亮點是新能源車的井噴。中汽協會統計,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93萬輛,銷售1.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均增長3.4倍。
來自尼爾森的報告顯示,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規劃完成的關鍵一年,也處于政策驅動到消費驅動的轉型時期。因此,企業針對新能源汽車早期用戶群體的產品布局,將對接下來競爭起到關鍵作用。
(編輯:馬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