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P2P共享租車公司Cocar的官網上掛出一封致用戶的信,信中宣布,從當日起,租車業務停止運營,但提現、退款等服務正常進行。據悉,這是首家宣布停止運營的P2P租車企業。
據了解,P2P共享租車自2013年下半年起在國內陸續出現,其核心商業模式都是私家車主出租自己的車賺錢,租客通過共享平臺租車出行。在移動出行方面,也P2P共享租車也成為繼打車、專車、拼車之后最火熱的一塊市場。
資本一直對這個市場給予厚望——2014年3月,PP租車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4年11月,PP租車獲得IDG、晨興資本領投,源碼資本、明勢資本、紅杉資本、清流資本跟投的6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4年12月10日,寶駕租車宣布獲得中國平安和啟明創投聯合領投、58同城跟投的3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4年10月19日,凹凸租車宣布獲得經緯創投的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并披露了天使投資人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2014年9月24日,友友租車宣布獲得1000萬美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光速安振中國基金(Lightspeed China Partners)領投,同時險峰華興(K2)和天使投資人王剛參與投資。
盡管P2P租車行業在國內只有不到兩年歷史,但是行業領先優勢的集中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有業內人士認為,P2P租車是一個網絡效應非常明顯的行業,行業老大一旦出現,作為車主,會發現只有把車放在最大的平臺上出租,才能有真實訂單,真正賺到錢;而作為租客,會發現只有在最大的平臺上,才能獲得足夠便利和便宜的車源。再考慮到先入為主的品牌、產品體驗、風控水平等各個環節的優勢,導致P2P租車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強,行業領先者對后來者的擠壓效應也會越來越強,最終導致后入者的直接出局。
有觀點認為,這一行業和當年團購大戰、打車大戰、拼車大戰類似,2014年是多個玩家涌入投入期,但在優勝劣汰之后行業會逐漸集中于一到兩家玩家。
(編輯:馬麗麗)